最近各地的"付费自习室"火了,付费自习室啥意思呢?就是字面意思,花钱上自习,花钱买学习氛围。
被问为什么不选择在家或者去图书馆学习,非得花钱在这上自习的时候。这些年轻人很坦诚说道,在家受干扰因素太多,一会逗逗猫遛遛狗,一会吃个苹果喝个水,图书馆呢又抢不到座,在这一天不到30块钱,可以专注学习好几个小时,而且每当自己想要懒惰的时候,看看旁边埋头学习的同龄人,这个感觉一下子就上来了,在这学习有氛围,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督促吧,这个钱花的非常值。
花钱买来的自律就不叫自律吗?
但是对于花钱上自习的做法,也有一部分人持怀疑态度,他们觉得如果真的是很想学习,或者说是很自律的人,是根本不需要别人督促的,也用不着想各种方法逼迫自己学习,如果你靠着"逼"的方式才能自律,那只能说明你不是一个真正自律的人。
事情真的是这样吗?花钱买来的自律就是"伪"自律吗?
自律,人们对它的解释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情况下,自己要求自己,主动,自觉作出改变,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虽然这个解释是主动约束自己,但是很少有人能发自内心心甘情愿的自律:
因为自律意味着一动不动的坐那好几个小时,眼睛只能看书,大脑只能思考学习;
因为自律意味着早起运动,跑步健身风雨无阻,甚至吃什么喝什么都有严格的规定;
因为自律意味着别人看电影,看综艺,吃火锅的时候,你只能"清心寡欲"的学习着,锻炼着,工作着……
这苦行僧般的生活,没有人是喜欢的,没有人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,那些天生自律者都只不过是经过了无数挣扎,无数逼迫,无数与自我劝说的过程中才练就了别人眼中自律的生活。
按照这个逻辑,付费自习室能火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单人沉浸式学习隔断桌、LED护眼灯、高速WiFi、独立储物柜、零食饮料齐全的公共休息区……人们每天只需要几十元,就能在喧闹的城市中寻得一处静谧之所,可以说,它比咖啡店还要完美。
然而,在相关的评论区,总有人唱衰开在县城里的付费自习室。
一方面,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小县城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,对学习环境的需求似乎不如城里大。
另一方面,“花钱自习”被他们认为是装模作样:
“仪式感太重了,在其他地方就不能认真学习了吗?”“花钱自习,不就是自律性差吗?”“找个安静的地方又怎么样?还不是玩手机。”
有需求才有市场,付费自习室的消费者,是457万考研大军和213万考公党。
庞大的数字背后,多的是“小镇做题家”。
那些说“在哪里都能学,学不好是自己本身原因”的人,根本不懂内部环境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的痛,甚至还高高在上地批判自习室是“伪需求”。
难道“小镇做题家”不能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帮助自己顺利上岸?